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东莞这所高校真强!全职引进2名“长江学者”,签约3名“双聘院士”

[复制链接]

51

主题

59

帖子

2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14:1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月11日,2015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开幕。东莞理工学院首次亮相,并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3名院士签约,聘其为东莞理工学院“双聘院士”。
  就在科技合作周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等莅临东莞理工学院展位,充分肯定了理工学院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中的主动、精确和高效。

中科院院士徐建中(右)被聘为东莞理工学院“双聘院士”。
让我们再将镜头拉回到两个多月前。  今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决策省市共建,省、市以及学校三方五年共投入35亿元,把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至此,东莞理工学院的超常规发展迎来崭新的阶段,学校全球招才引智计划正式扬帆起航。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东莞理工学院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上已捷报频传——正式签约引进“双聘院士”3名,全职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2名,洽谈引进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产业精英、创新创业团队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若干,共收到来自全世界各地高层次人才的应聘简历800余份,涵盖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产业经营、创新创业团队等。
  业内观察人士表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高层次人才向东莞理工学院的聚拢,充分反映了东莞引进人才战略的高瞻远瞩。
打造莞工特色招才引智战略  近日,一位留美专家穿着一身休闲装来东莞理工学院报到。当得知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服务中心可以“一站式”代办相关手续,直呼“真没想到还有这样人性化的创新”。这位专家笑言,一直以来人事报到手续都是十分繁琐的,因此特意穿上运动鞋做好了“跑腿”的准备。“人才引进来,服务做到位。”东莞理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9月学院特意成立了该中心,专门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保姆式跟踪服务,尽可能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便利。
  事实上,“一站式”服务只是东莞理工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举措的一个缩影。而东莞理工学院着力打造的“人才特区”,更是走出了一条莞工特色的招才引智之路,尤其引人瞩目。
  所谓“人才特区”,简而言之就是为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的保障机制。东莞理工学院采取全职引进、柔性引进和校长特聘的方式,以“智能制造”作为核心领域,面向全球重金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和产业一线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人才引进来,如何保障?  对此,东莞理工学院根据省市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支持的政策措施,出台了《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暂行)》及若干实施细则,从人才岗位类别待遇、科研经费、住房补贴发放、人才引进流程、责任目标与考核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机制保障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搭建一个务实高效的“人才特区”。
  仅从薪酬体系来看,东莞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团队)基础年薪、住房补贴、科研启动实验室建设经费等,除了较同类院校优厚,更强调灵活。其中,杰出人才科研启动经费最高可达5000万元,学科领军人才科研启动和实验室建设经费最高可达2000万元。同时,还根据合同约定目标任务实际完成情况,计发业绩年薪和业绩薪酬。
  与此同时,学院还积极探索内部选拔机制,提出对待“人才特区”中的所有人一视同仁的理念,以利于充分盘活现有的人才资源。也就是说,东莞理工学院现有教职工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也可竞聘相关特聘岗位,并享受相关待遇。进入“人才特区”的教职工,与校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大师效应”带动高层次人才集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源源不断地补给,才能为学院发展储备坚实的中坚力量。在这当中,大师“吸引力法则”成了东莞理工学院招才引智的重要逻辑。
  “当务之急是要引进大师。”两个多月前,东莞理工学院就明确提出,要把引进大师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大师级人物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成就均在学科前沿,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不言而喻。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东莞理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才具有抱团发展的特点,一个顶尖专家就是一面旗帜。通过大师级人物的“磁力”,可以吸引更多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在他身边聚集发展,犹如百鸟朝凤。
  东莞理工学院目前已签约的3名“双聘院士”,正发挥着这样的效应。12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在受聘仪式上表示,东莞理工学院得到省市大力支持,正在努力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我带着团队过来就是为这个目标工作,希望通过“3D打印技术”在珠三角形成一个人才高地,通过双方共建的学科平台,密切结合学生培养、科研实践和工程运用,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师队伍。
  受聘仪式甫一结束,卢秉恒即向学校相关负责人了解学校的用人需求和人才政策。卢秉恒早前已向学校推荐了3位有意回国工作的海外博士。目前,卢秉恒在珠三角创业发展的一些弟子,也带着自己创办的企业,纷至沓来,参与学校“3D打印”学科建设。
  此次签约的3名“双聘院士”中,徐建中已经不算“新人”了,他是学院这次续签的院士。早在11年前,徐建中就来到了东莞理工学院。一直以来,徐建中以项目和平台为基础,精心耕耘,成立东莞理工学院首个分布式能源研究团队。
  11年里,徐建中团队不断吸纳校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入。至今,团队已从当初的3人组发展壮大为拥有中科院院士2名、教授10名、客座教授7名、副教授6人、年轻博士若干的多学科交融互补的强大的研究学术团队。东莞市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中心也成为了东莞市的第一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布式能源重点实验室。
  徐建中带领和指导团队成员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863目标导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及省级项目,总经费达3000多万元。其中,在东莞市天宝工业园区建成的示范项目MW级内燃机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为我国节能率最高的示范项目。
提供价值实现的契机和平台  当然,相比灵活的薪酬体系,高层次人才更看重平台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东莞理工学院也深知这一点。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表示,东莞理工学院充分尊重并保护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自主创新的能动性,创造最适宜创新创业的政策机制、工作条件和人文环境,确保高层次人才团队尽快融入高水平建设体系,在东莞创造新业绩、成就大事业。
  “学校成立了‘科技创新研究院’,组建管理服务团队,进驻松山湖大学创新城,全面开展高层次团队引育对接落地及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工作。”东莞理工学院院长李琳说。
  自2009年东莞成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以来,东莞装备制造业支柱性日益显著,创新能力日益增强。2014年,东莞市“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验区”正式揭牌,这也是东莞在顺应国内外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东莞智造”的重要标志。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识之士纷纷意识到,东莞将会成为他们的梦想和价值实现的地方。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中,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各项举措,更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和平台。
  截至目前,东莞理工学院网络招聘页面点击量累计达7万多人次,共收到来自全世界各地高层次人才的应聘简历800余份,涵盖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产业经营、创新创业团队等领域。
声 & 音  用足用好省市改革支持政策红利,制定实施学校综合改革方案,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运行机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人事制度等方面积极改革探索,有效激发办学活力。——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  人才引进要依托于东莞的产业需求。学校成立了“科技创新研究院”,组建管理服务团队,进驻松山湖大学创新城,全面开展高层次团队引育对接落地及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工作。
——东莞理工学院院长李琳  东莞处于广深之间,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所以现在比的就是速度。虽然任务很重,但也要把握目标和节奏,抓好紧迫的重大的领域,注重办事实效,引进一个成就一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

(来源:南方日报)

更正启事
  在2015年12月11日(上周五)推送的《独家猛料——广东高校、中小学校寒假放假安排出炉(官方未删减版)中,“学生开学最早的院校——香港中文大学”应为“学生开学最早的院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歉。

感谢您关注广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
微信号:gdsjyt


如果觉得不错,请记得点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把它分享给朋友们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