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 十佳评选巡展

[复制链接]

42

主题

53

帖子

2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6:1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语十佳校媒,传播最响亮的校园之声;六载年华,记录广东校媒一路精彩。本届“十佳校媒”评选活动的主题是“拾色陆离”。广东省第六届“十佳校媒”评选活动已经进入网络巡展环节,本文将展示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媒体中心的风采。

广东省第六届“十佳校媒”
网络巡展
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媒体中心概况
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媒体中心为校内八大组织之一,是唯一一个由校党委宣传部直接管辖的学生组织。(以下简称“学媒”)由学校的原电视台和广播站等整合而成,我们力求打造一个理性、思辨、专业的学生媒体团队。

学媒下设五大部门,分别为:新闻部、综合运营部、摄制部、播音主持部和新媒体编辑部。品牌活动有好新闻比赛、班徽比赛、“曲水流觞”朗诵比赛等,五大部门职能各异,通过校园电视、学媒网站、校园广播以及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传递信息,以“做最具影响力的校园媒体”为宗旨,力求打造一个服务广大学生的全媒体组织。


团队简介

作品展示
作品1

作品标题:夕下之时
作品类别:摄影类
作品介绍:
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上了莞工的黄昏。

每当钟声响起,校道人影匆匆,我便开始期待,期待那夕阳西下,日渐黄昏。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望着那缓缓步入天际的落日。渐渐地,眼神变得迷离,思绪开始漫游。

我想,每个人都喜欢黄昏,喜欢日落时那橘色的天空,却少有人像我一样喜欢黄昏,喜欢黄昏的忧伤。

它总让我忆起那些像是尘封了的记忆,画面显现眼前,俨然好似重新经历了一般,那身影宛若不曾离去,那笑声依旧萦绕耳旁。

渐渐地,落日没入天际,天边依旧挂着一丝橘黄,我想揉揉眼让视线变得清晰,却发现,泪水早已浸润了眼眶。

我轻轻拭去眼角的泪光,再次行走在校道上,路灯幽幽,晚风微凉。
我喜欢,喜欢莞工的黄昏,喜欢黄昏的忧伤。


作品二维码:
刊登平台:《东莞理工学院报》第413期第四版
刊登时间:2015年10月31日
本文获2015年度广东省好新闻图片类一等奖

作品2
作品标题:我执|阮炜青:不喜欢别人叫我女神
作品类别:节目视频
作品介绍:
《我执》作为莞工学生媒体中心校园电视一档校园访谈类系列节目,采访过各种校园能人,有能歌善舞的,有各种组织社团的负责人,等等,通过采访他们、分享他们成长的经历等,深挖他们光鲜表面的背后的故事,同时向莞工学子展示东莞理工学院丰富的大学生活。

《我执》是由第五届学生媒体中心摄制部总监首创,在现在第六届已经出了三期节目,而这期《阮炜青:不喜欢别人叫我女神》则是采访我校歌手协会的副会长阮炜青,她会在各大场合做表演嘉宾,平时也做驻唱歌手,为莞工学子们积极地展示了如何发展自己的兴趣,并平衡好学业和兴趣,是一档值得大家喜爱的节目。

作品二维码:
作品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3日

作品3
作品标题:调查类:学媒调查 | 这是莞城宿舍的自来水
作品类别:微信稿
作品介绍:

作品二维码:
作品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6日


作品标题:图片类:梦回高中 行走时空|莞城篇
作品类别:微信稿
作品介绍:

作品二维码:
作品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4日

作品标题:访谈类:追梦 | 我想拍出自己的电影
作品类别:微信稿
作品介绍:


作品二维码:

作品发布时间:2016年2月26日

作品标题:文章栏目:莞城再见,你好松山湖
作品类别:微信稿
作品介绍:

作品二维码:
作品发布时间:2016年7月16日

作品标题:文章栏目:手机被摔之后,我们还可以聊聊其他
作品类别:微信稿
作品介绍:

作品二维码:
作品发布时间:2016年4月17日

作品4
作品标题:广播剧《其实他没那么喜欢你》
作品类别:音频
作品介绍:
广播剧《其实他没那么喜欢你》改编自朱卫兵的《其实他没那么喜欢你》,共十集,平均每集3分钟。本剧主创为曾梦韵、郑月玲、周颖仪,主演为曾梦韵、唐往、肖启鸿、黄殴慧。本剧主要讲述了男性和女性在恋爱上价值观的区别的故事。

作品二维码:

作品发布时间:2016年6月

作品5
作品标题:不走寻常路的“酷”少年
作品类别:文稿类作品
作品介绍:


不沿着台阶一层一层往下走,而是直接越级跳着下楼梯;看到矮墙、栏杆这些障碍物,情不自禁萌生以各种不同动作跨过去的想法;不按常规,特立独行,在公园、停车场训练常常会遭到保安的驱赶。8个志同道合的男生,因为热爱跑酷,成为了难能可贵的朋友,一同感受跑酷带来的乐趣。跑酷团队里的8个男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的特别,他们只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坚持着自己所热爱的;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的酷,他们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练好基础动作。他们在成功时分享喜悦,在失败中不言放弃,训练的过程如此,对待生活的态度亦该如此。

■林佳泳/学生记者

相遇,是一场奇妙之旅


跑酷团队中有5名成员是2014级学生,其他三名是2012级学生。两个年级的差距、两个校区的距离,并不妨碍他们的相识。提及认识彼此的过程,赖键锋说:“这是一段有趣的经历”。

大一开学不久,严伟力对隔壁宿舍这个从小就开始练武术的同学赖键锋有很大兴趣,并邀请他一起学跑酷。对跑酷没有任何了解的赖键锋在严伟力的引导下开启了跑酷训练模式,同时他也教严伟力武术方面的动作,就这样,两人互相学习,成为了所谓的“好基友”。

之后,操场上苦练倒立的肖逸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个街舞社成员在二人的鼓舞下对跑酷产生了兴趣并加入到他们当中。或许是冥冥之中就有一股让他们结识的力量,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三人行”看到了在操场上练空翻的蓝先炜。在肯定蓝先炜是学跑酷这项运动之后,四人成为了有共同兴趣的“同道中人”。同时,陈俊树加入他们,负责团队的一些活动策划。跑酷团队的最后成立,要归功于严伟力偶然在贴吧上看到的关于跑酷的帖子。回复帖子之后,2012级的3名师兄和2014级的5名师弟,组成了东莞理工学院跑酷团队。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跑酷团队的成立源于一群跑酷爱好者,他们相遇于东莞理工学院,尽管和松山湖的师兄曾经是两个校区的距离,如今又是在校与校外实习的距离,但因为志同,他们从未觉得离得很远。严伟力告诉记者:“结识师兄的时候我们真的很惊喜。”记者在采访时,不时听到“济公”“辉哥”等称呼,“跟师兄的接触会比较少,我们五个大一比较熟,关系也更好,彼此都是叫绰号的”,赖键锋表示,他们之间的感情甚至比同班同学要来得深厚。

喜爱,是坚持不懈的动力


无论是在莞城校区2015年的元旦晚会上还是工模晚会上,他们的倒立、侧跃、空翻等高难度动作的表演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不时还伴有观众的尖叫声。当记者问及听到台下的欢呼声时心里有什么感受时,跑酷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在舞台上表演时是听不见台下的声音的,有时甚至连背景音乐也听不见。“我们都是谨记排练时的出场顺序的,然后出场时每人完成自己该完成的动作,这项运动就是要求你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蓝先炜告诉记者,“我们是通过观看表演视频才知道台下有很多人为我们欢呼的,其实我们心里面还是很开心的,毕竟这是我们训练的成果”。

空翻这些高难度动作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很酷的,问及在他们看来,“酷”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多少时,严伟力说,“跑酷其实是从英文Parkour翻译过来的,是音译,当然也不否认这项运动含有酷的成分”。跑酷团队成员告诉记者,跑酷是一项极限运动,这项运动是由越战中的法国士兵发起的。跑酷爱好者将各种日常设施当做障碍物或者辅助,在其间跑跳穿行。已有五年跑酷经历的蓝先炜告诉记者,“刚开始学跑酷确实是被这项运动的‘酷’所吸引,一开始的想法确实很不成熟,仅仅是为了耍酷。但慢慢地练习到后面,我发现我是真的喜欢上这项运动了,否则我也不会坚持到现在”。

传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蓝先炜,五年来一直都坚持练习跑酷,他曾经是清远地区跑酷团队的成员,参加过国内各类大、小型的跑酷比赛,他也时常与国内知名跑酷团队之一——广州跑酷city spanker进行技术交流。现在空翻对他来说已不成问题,相比团队里的其他成员,他算是经验比较丰富的元老级成员。一个足以让人惊叹的空翻动作,蓝先炜花了一年的时间练成。他首先找到一个有高度差的沙地,练习时每次就从高的地方跳下,跳的同时试着翻跟斗。期间,他几次受伤,每次都是崴到脚。“崴脚这点小痛,问题不大,脚好了就继续练”,蓝先炜憨笑着告诉记者。就这样,他在每次受伤摔倒中摸索,最终学会了一个又一个动作。

蓝先炜说他有个习惯,就是在其他成员学习某个动作时,他会忍不住想要向他们传授一些经验。每次与广州的跑酷团队交流回来,他总是会与队友分享他在交流中所学到的精粹。“经验的传授能够规避风险”,蓝先炜表示,“把一些该注意的事情告诉队友,让他们掌握要领,减少受伤的可能性,也能帮助他们更快学会一个动作。这就是团队的意义。”

虽然跑酷运动是一种娱乐项目,但是跑酷团队里也不乏学霸的出现。肖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记者在采访时,他总是默默地听着队友的介绍,时不时补充两句。严伟力说,“肖逸看起来会有点害羞。但是,他在操场上练习倒立那股认真的劲,真的特别专注,特别认真。他对事情特别上心,对跑酷训练非常认真,对待学习也是。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肖逸则很谦虚地认为自己只是专注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除了平常的跑酷训练,他还喜欢去图书馆自习,喜欢练街舞。在这次的英语四级考试当中考了570多分的肖逸,是学习娱乐两不误的“三好学生”。

此外,赖键锋是卓越班的成员,蓝先炜大一第一学期的绩点是全班第一。陈俊树笑着说,“临近考试前,我就得向这些大神求教,跟着他们一起泡图书馆,真的很高兴能够认识他们”。赖键锋也表示,如果没有认识这一群人,自己或许至今练跑酷是什么都不知道。

    完美弧线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沉潜
企鹅上岸时完美的U形线得到很多人的惊叹,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企鹅登陆前的沉潜过程。同样,跑酷的一些令人惊叹的动作也很少有人了解跑酷爱好者背后的付出。相反,更多人还因为空翻等极具挑战性的动作而否定了这一项运动。跑酷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在刚开始接触跑酷时就遭到父母的极力反对,之后申请成立社团学校也不认同。“其实你们看到的那些高难度动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我们也付出了很多汗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跑酷并非是在挑战生命,一开始的动作绝不敢大限度”。
  
跃杠是跑酷里的一项基本动作,想要学会类似的基本动作既难也不难。初学跃杠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做到直接跃过去。跑酷团队成员会先分解动作,首先练习的是跳上杠的动作,这是对弹跳能力的训练,一种能力的培养就要花上一段时间。大一期间,他们主要在莞城校区的舞蹈室练习,借助舞蹈室里的跳高垫子学习一个又一个的动作。“舞蹈室有跳高用的垫子,足够厚,所以我们学动作我们都会去舞蹈室,垫子可以起保护作用”,蓝先炜告诉记者,每个动作开始练之前,都要克服心理的恐惧,这对跑酷爱好者的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大二去到松山湖校区就读的他们表示,松山湖校区目前还借不到垫子,暂时只能训练一些基础动作。“训练时我们会先热身,之后才开始训练。训练也只是做一些基础动作,基础动作不难学,但如果真想学跑酷这些动作得一直练,要学精”,跑酷成员赖键锋告诉记者。

严伟力、蓝先炜、梁泽辉这几个大男孩都是从初中或者高中就开始接触跑酷这项运动的。赖键锋虽然是从大一开始接触跑酷,但他早前已有武术的基础。“其实,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多少有了解的,在身体状况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尝试。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是仅仅为了耍酷,贵在坚持”。

赖键锋表示,由于社团申请不成功,接下来只能找志同道合、同样有跑酷基础的同学一起训练,“以后社团申请成功,就可以教没基础的同学一些基本动作”。赖键锋告诉记者,跑酷在中国的宣传度并不高,“可能由于中国人还是比较保守,很多人都说跑酷危险,其实他们还是没有深入的了解过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的付出”。

就像跑酷成员所说的,每项运动都有危险性。在早些年街舞刚刚兴起的时候,爱跳街舞的人就被定义为“不良少年”。随着街舞的慢慢普及,现在人们都已经接受了街舞。“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开放了禁令,允许很多表演登上大型的晚会舞台。我们现在也是在一步步地努力,争取早日推广这项运动”,严伟力告诉记者。

赖键锋表示,“我们也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下这项运动,当然我们是学生,不是很专业,现在绝不可能有能力在楼与楼之间进行跑酷,量力而行和安全第一是我们的宗旨。我们相信会像街舞协会一样等到成立自己协会的一天”。
(本文获得广东省高校好新闻通讯类二等奖)

作品二维码:


文章所刊登在《东莞理工学院报》第414期第四版
刊登时间: 2015年11月15日

说明:
由联盟公众号所发的参选媒体优秀作品,其阅读量及点赞量将计入网络汇评的分数中。
由联盟官方微博所发的参选媒体优秀作品,所有转发者转发时需添加话题#十佳校媒评选#,合乎要求的转发量将计入网络汇评的分数。
通过联盟公众号及官方微博对参选媒体进行投票,其投票量将计入网络汇评的分数。
第一轮总分=网络巡展环节得分*30%+作品汇评环节得分*70%
第一轮总分前15名参选媒体进入第二轮的现场展示暨颁奖典礼


整理&编辑by陈嘉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