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ol.95 莞工男大生昨晨自缢身亡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剖析

[复制链接]

37

主题

54

帖子

2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12:0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邑大推送
新锐、新知、专注校内资讯与新思想
关注、分享、收藏请点右上角按钮

昨日早晨,东莞理工学院一名大一男生被宿友发现吊死在阳台上。昨晚该校发布通报称初步判断该男生系自杀。

据该校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事发昨日6时40分左右,当时有一名宿友起床上厕所,发现宿舍的阳台上吊着一个人。“很快公安和120救护人员都过来了,但发现他身体冰凉,已经死去多时了。”这名工作人员说,估计是在凌晨两三点钟发生的。据校方介绍,出事的宿舍位于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的校外宿舍,这里目前居住有5000多名学生,全是大一的新生。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名学生姓黄,学的是计算机专业,9月下旬前还在学校军训,正式上课时间尚不足1个月。


10月10日为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活动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青少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一组调查数据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在15至34岁的青少年人群的死因中,因自杀失去生命的占总人数的26.04%,是首位原因。统计表明,我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有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16%以上。大学校园成为青少年心理疾病的高发地带,主要心理疾患来源于沉重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有研究资料表明,在青年自杀率统计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高于本科生;同时,自杀占到了20至30岁年轻人死亡原因的首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太过于“自我中心”。
当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相对优越,习惯于“一个人生活”,所以大学生当中有约半数的学生认为与同寝室的室友相处不融洽,自己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受到同寝室同学的影响。
二、受人际交往困扰。
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大约20%的同学被人际交往问题困扰,他们不懂也不敢去主动与别人交流。
三、莫名的焦躁。
部分同学对未来没有信心,而且近半数的同学对于自己未来就业前景表示担忧。
四、不懂得如何排解自己的坏情绪。
在调查中,当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有的同学选择逃避,采取的措施无非是听听歌、逛逛街,很少有同学选择主动向他人倾诉或寻求帮助。
五、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同学羡慕,父母夸奖,亲友庆贺。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失去了高中时候那种紧张感和奋斗的精神。认为自己在高中就已经很好了,大学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变得盲目自满。
六、失望感与失宠感。
在中学的时候听老师和学姐学长介绍大学是多么美好,从而把大学理想化,但是进入大学之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产生失望感。



青少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学会宽容
在人际交往中,甚至在家里,常因种种原因遭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在遭到伤害的同时,有时还会碰上一些不讲理的人。这时青少年往往因为年少会产生愤怒、怨恨等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这表明愤怒、怨恨不是在折磨别人,而是在折磨自己,这是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因此,要学会宽容,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
学会幽默
幽默是化解尴尬局面、保持愉快的一种方法。当生活中遇到刺激和挫折,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危害时,就应当借助幽默使烦恼化为欢笑,让痛苦变为愉快,使尴尬转为融洽。幽默虽和人的性格息息相关,但是通过后天培养也是可以形成的。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乐观开朗的性格,并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加强锻炼(如以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幽默的人。
学会放弃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鱼”欲得之,“熊掌”亦欲得之,其结果往往是什么也得不到。在各个方面都想有所建树,想法虽好,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放弃。要慎重选择自己的生活,理智地对待一切机会,客观地面对现实。你所选择的可以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这样得到时心安理得,失去时也会心平气和。
学会遗忘
日常生活中时常会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一想起来就容易使人心情烦躁,甚至好几天都没有好心情。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情呢?最好的办法是学会遗忘,即不要把今天的烦恼带到明天。为了要尽快遗忘不愉快的事情,首先做到不钻牛角尖,多想光明的一面,少想阴暗的一面;其次就是找个地方或者约个朋友,把自己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然后告诉自己事情已经过去了。

邑大推送提醒你

关爱自杀倾向患者,若在生活中感到悲观或者绝望,请联系五邑大学心理健康中心。

地址:南主楼214、217
自杀干预热线:0750 3296249、3296254
  来自:新快报
  注明:邑大推送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